怎样在率土之滨中运输预备兵更加高效

文章来源 :科菲网
发布时间 :2025-10-24

在率土之滨中高效运输预备兵的核心在于合理利用预备兵营与大型要塞的联动机制。预备兵营需建设在个人技术研究完成且拥有建设用地的区域,每次训练消耗20体力和2500铜钱,12小时后可生成2500-6500预备兵(根据兵营等级)。训练完成后,通过运输功能将预备兵单向输送至大型要塞或野外军营,输送速度为正常行军速度的300%,到达后自动返回预备兵营。需特别注意运输量不可超过目标要塞的预备兵总量,否则超额部分将永久损失。

提升运输效率的关键在于优化预备兵营的布局与升级策略。预备兵营建设上限为6个,初始存储量为12500预备兵,每次升级增加5000存储量和1000单次训练量。建议优先在同盟占领的郡内建设,可减少1小时建造时间,配合民夫技术再缩减1小时。升级后的预备兵营能显著提高单次训练量,减少运输频次。大型要塞需建在4级及以上土地,其运输功能仅支持接收预备兵,无法直接训练,因此需依赖预备兵营的稳定补给。

选择最短路径可缩短预备兵抵达时间,避免绕行或经过敌对势力区域。运输过程中可经要塞中转,不占用要塞部队容量且不消耗额外体力。前线作战时,建议在大型要塞周边密集布置预备兵营,形成补给圈,确保兵力快速补充。野外军营作为临时中转站,可缓解大型要塞的存储压力,适合局部战役的灵活调配。

资源分配与体力管理是持续高效运输的基础。训练预备兵需占用队伍,建议使用斯巴达或分城队伍执行训练任务,避免主力部队因体力耗尽影响战斗。铜钱储备需维持在每次训练2500的基础消耗以上,可通过占领资源地或内政设施保障经济。大型要塞的预备兵存量应动态监控,运输前精确计算缺口,避免因过量运输导致资源浪费。

预备兵营与大型要塞技术研究完成后,能解锁更高级别的建筑功能。同盟郡内的协同建设可进一步缩短建造时间,而民夫技术的叠加应用能实现多线程操作。赛季更新后新增的城池囤兵机制允许主城预备兵提前输送至前线要塞,这一改动大幅提升了战略纵深区域的持续作战能力。

最新资讯
更多
热门资讯
更多
相关阅读